在广东,宗祠是一种“家庭”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家族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是广东闽南地区非常普遍的一种建筑形式,一般由族人集资修建,由此既体现着家族凝聚力,亦反映了其家族与社会互动联系的维系构成,更表达了致敬历史、纪念祖先、弘扬文化的目的。宗祠顾名思义即为祀奉祖先的庙宇,通常由主殿、前殿、配殿、牌坊、门楼等组成,它是一个衍生自周代礼制的历史文化产物,也是某些家族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广东人常使用“家祠”或“宗祠”来称呼自己家族的守护神处所,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归属感。此外,广东的宗祠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维护家族的社会地位和荣耀,家族成员在家族中取得的成就和荣誉可以表现在宗祠建筑和祖祠实物上,被子孙后代铭刻下来,作为久远的信物保存下来;二,是家族传承的重要仪式场所,如祖先祭祀、家族宗教仪式等。总之,对广东人来说,宗祠是一个承载着历史、文化和家族情感的重要象征,是一种家族凝聚、互助和教育的场所,也是家族荣誉、传承和未来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