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中的控标策略需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优化自身竞争力,以下是主要手段及注意事项:
一、核心控标手段
在招标文件中设置独家技术参数(如AI人脸识别系统、国产自主芯片架构)或要求专利认证,形成技术门槛。例如,医疗设备采购要求支持国产龙芯芯片,并在评分标准中给予加分。
资质与业绩要求
- 资质堆叠: 整合多领域资质(如房建一级+机电一级),并禁止联合体。 - 业绩筛选
要求提供独家厂家授权或质量保证函,并限制厂商仅向指定单位开票,形成“报备”机制。
商务方案与服务控标
- 方案差异化: 突出自有优势(如10年设备稳定性、实时PM2.5监测系统),并包装未在竞品中提及的功能。 - 服务保障
二、评分标准与流程控制
权重分配:在评分标准中提高技术参数、专利等核心指标的权重,降低价格等常规指标占比。- 基准价利用:分析标底或拦标价,制定价格策略(如略低于市场均价但保证方案质量)。
三、风险与合规提示
避免违规:控标手段需符合招标文件规定,过度限制可能被认定为“围标”或“串标”。- 透明度:评分标准应明确公开,避免通过资格审查项设置隐性门槛。
通过上述策略,可在合法范围内有效提升中标概率,但需平衡竞争力与合规性,避免因违规操作导致项目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