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学生与家长关系出现乱象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五点,涉及教育生态、沟通方式、社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
当前以“唯分数论”“唯升学论”为主导的教育考核机制,导致家长过度关注成绩,忽视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这种片面评价加剧了家校矛盾,使家长将孩子视为“成绩容器”,而非独立个体。
家校沟通方式失衡
- 家长角色认知错误: 部分家长将微信群视为“拍马屁”或获取升学优势的场所,甚至传播商业信息,破坏群内秩序;
- 教师与家长职责不清:教师忙于教学管理,家长则因缺乏教育能力或时间不足,导致信息传递滞后或矛盾积累。
高中生面临升学竞争、学业负担加重,易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家长则因担心孩子未来、社会比较等因素,过度干预或放任,形成“双标”行为模式。
新媒体平台使用不当
家长在微信群中过度讨论成绩、攀比,或被虚假信息误导,加剧了群体焦虑。部分家长因文化水平或信息筛选能力不足,成为负面情绪的传播者。
社会竞争压力传导
教育内卷化导致家长将升学压力转嫁给孩子,甚至通过物质满足(如报补习班)来弥补教育缺失,形成“家长过度投入—学校资源不足”的恶性循环。
建议:
需从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家校沟通协作、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等多维度入手,建立科学合理的家校共育模式,缓解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