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个关于“每样有多少”的中班数学教案设计,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而成:
《每样有多少》数学教案(中班)
一、活动目标
学习按图形特征分类(如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并用数字表示数量(1-5)。
技能目标
掌握用点数、画线或数字记录数量的方法,初步建立数感。
情感目标
培养对数学活动的兴趣,积极参与操作游戏,增强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各种图形卡片(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等)。
实物模型(如小熊、水果等),用于数量对应。
绘画工具(彩笔、画纸)。
环境准备
图形乐园主题装饰,营造游戏氛围。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部分(5分钟)
情境导入
教师扮演“图形朋友”,带领幼儿进入“图形乐园”:
“小朋友们,今天图形朋友邀请我们去图形乐园玩,快坐上这列火车出发吧!”
激发兴趣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图形:
“你们看,这些礼物是用哪些图形拼成的呢?”
2. 认识图形与数量表示(15分钟)
图形识别
展示不同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识别并命名(如三角形有三个角,长方形有四个角)。- 数量记录方法
教授三种记录数量的方法:
数字(如3个三角形写作“3”);
圆点(如●●●表示3个);
画线(如三条线段表示3个)。- 互动练习
让幼儿用不同方法记录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的数量,并互相检查。
3. 实物操作与对应(15分钟)
分发材料
给每个小组发放水果模型(如苹果、香蕉)和小动物玩具(如小熊、猴子)。- 数量比较
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小动物和水果的数量,例如:
“1只小熊配1个苹果,2只猴子配2个香蕉”。- 游戏巩固
组织“找朋友”游戏:请幼儿找到与自己小组水果数量相同的小动物,组成“好朋友”。
4.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总结规律
回顾不同图形的组成和数量记录方法,强调“每种物品的数量是不变的”。- 延伸活动
让幼儿回家后用图形拼贴画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记录所用图形的数量。
四、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幼儿对图形分类和数量记录表现出浓厚兴趣,互动环节设计有效。- 不足之处
部分幼儿在点数时容易漏数或多数,需加强个别指导。- 改进措施:
增加实物操作时间,使用带标记的图形卡片辅助计数。
五、附录:相关知识拓展
数量概念:
数量指物体的多少,英文表达为"how much"(量度)或"how many"(可数)。- 应用场景:
该活动可延伸至生活中,如统计玩具数量、分水果等实际场景。以上教案通过游戏化教学和直观操作,帮助中班幼儿建立基本的图形认知和数量概念,适合幼儿园数学启蒙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