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承压含水层建井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及环境保护,具体步骤如下:
一、井型与结构设计
- 大口井:
适用于厚度大、颗粒粗的含水层
- 子母井:适用于厚度适中、颗粒细的含水层
- 排井:适用于厚度薄、颗粒细的含水层
井壁设计
- 基岩段采用单层混凝土(C35-C60),厚度550mm,确保结构稳定性。
二、施工工艺与注浆方案
基坑与井口处理
- 基坑开挖后需浇筑30cm厚垫层,井管外焊接止水钢环防止渗漏。 - 底板钢筋混凝土浇筑时同步安装法兰及盖板,并进行防水处理。
注浆加固
- 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法,注浆段高不超过40m,分两圈布置钻孔(内圈切向穿透裂隙)。 - 初期使用普硅水泥,后期根据进浆情况切换为超细水泥或化学浆液。
三、水文地质与环境控制
前期调查
- 详细掌握含水层埋深、水头压力、裂隙发育等参数,为设计提供依据。
环境效应分析
- 施工中需评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符合环保要求。
四、注意事项
钻孔后需及时冲洗孔内泥浆,防止堵塞。- 过滤器设计需兼顾过滤精度与含水层渗透性,避免影响数据采集。以上方法需根据实际地质条件灵活调整,并严格遵循行业规范与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