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汉字的多音现象较为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日语汉字存在两种读音系统:
- 音读(おんよみ):
按汉语发音读,如“猫(ねこ)”“书(しょうしょく)”;
- 训读(くんよみ):按日语发音读,如“猫(ねこ)”读作“ねこ”。 但需注意,音读并非单字多音,而是词组特有读音(如“葡萄”读作ぶどう)。
单个汉字在不同词组中可能对应不同读音,例如:
- “行(ゆく)”读作“ゆく”(动词,移动);
- “行(こう)”读作“こう”(名词,银行);
- “落(らっか)”读作“らっか”(动词,落下);
- “落(しゃ)”读作“しゃ”(名词,车站)。 这种现象与汉语多音字类似,但日语的词组读音规则更严格。
特殊发音现象
部分汉字存在浊化、半浊化等发音变化,例如:
- “すごい”中的“す”读作“すごい”;
- “きゅうしゅう”中的“ゅう”读作“すごい”。 这些变化需结合语境判断。
汉字数量争议
- 常用汉字: 约2136个; - 扩展汉字
- 全量汉字:超过1000个。 但实际使用中,基础学习阶段通常以2136个常用汉字为主。
综上,日语汉字的多音现象由音读/训读体系、词组特有读音及特殊发音规则共同作用形成,需结合语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