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的发展现状可综合以下方面进行梳理:
一、发展规模与覆盖
数量与成员
截至2022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04万个,社员总数13.18万人,覆盖农业、养殖、农机服务、供销等多领域。其中,社员人均纯收入比非社员高出30%以上,部分合作社社员人均收入高出50%以上。
地理覆盖
全省13个市、县(市、区)均有分布,如黄鳝养殖覆盖张沟镇2.3万亩,年产值5.4亿元;粮食生产覆盖京山、监利等县,棉花生产以松滋为主。
二、组织化与规范化
组织体系
形成社员、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多元化合作模式,涵盖土地股份、金融、供销、劳务等合作类型,全省建立“六有”示范社510个、市级示范社800个、县级2000个。
管理水平
多数合作社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规范章程和健全管理制度,年助农增收约6.5亿元,带动农户近15万户。
三、产业支撑与创新
特色产业
湖北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如监利水稻全程机械化、京山棉花标准化种植、黄鳝全产业链产业链条延伸等。
技术与服务
推广农机服务合作社,实现跨区作业面积近4000万亩,降低农户成本220元/亩;开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活动,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四、政策与成效
政策支持
省政府出台土地股份合作、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解决社员资金、土地入股难题,推动农业现代化。
社会效益
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风险,增强农民抗灾能力,2022年全省农民人均增收512元,合作社成为农业产业化重要推动力量。
五、未来展望
湖北省将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品牌培育、产业链延伸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综上,湖北专业合作社在规模、组织化、产业支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