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S(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专业条款主要涵盖以下核心领域,审核时需重点关注各条款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一、7.0环境条款
外部环境要求:组织需识别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外部环境要求,如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并确保在文件中体现。
内部环境要求:包括组织结构、人员职责、资源配备等,需与质量目标和管理体系运行相适应。
二、7.1资源条款
人力资源:涉及质量管理人员的资质、培训记录及能力评估。
基础设施与设备:需确认生产设备、监测手段等是否满足产品要求。
工作环境:环境条件是否有利于质量保证活动的开展。
三、7.2职责条款
组织结构与职责分配:明确各部门、岗位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确保职责清晰可追溯。
权限与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权限分配和跨部门沟通机制,避免职责重叠或真空。
四、7.3过程控制条款
过程识别与描述:需对核心过程进行识别、描述及相互作用分析,确保过程可控。
过程能力与效率:通过过程优化措施提升过程有效性和效率,降低浪费。
五、7.4供方管理条款
供方选择与评价:建立供方选择、评价和定期复审机制,确保供方能力符合要求。
合同与控制措施:明确采购合同中的质量条款,对外包过程制定控制方法和程度。
供应商绩效监控:通过抽样调查、验证文件等方式监控供方产品/服务符合性。
六、7.5管理评审条款
评审计划与实施:最高管理者需定期主持管理评审,评估体系运行效果及改进需求。
改进措施:针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提升体系整体绩效。
审核方法与要点
检查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是否覆盖专业条款要求,版本控制是否规范。
通过观察、询问和讨论,验证实际操作是否符合文件规定。
从合格供方名录中随机抽取样本,评估评价过程和结果。
检查供方评价记录、培训记录等,确保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
与最高管理者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沟通,了解体系运行评价、资源保障及改进思路。
通过以上条款的系统性审核,可确保QMS的有效运行,提升组织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