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中的“梯度”是指在录取过程中,通过设置不同层次、不同分数的院校或专业志愿,形成有序的层次阶梯,以降低滑档、进档退档等风险。具体可分为院校梯度和专业梯度两类:
一、院校梯度
按录取可能性从高到低排列的院校层次,通常包含“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层次。
具体划分
- 冲一冲: 填报略高于自身成绩的院校,存在一定风险但可尝试冲刺理想目标。
- 稳一稳:选择与成绩相当或略低的院校,投档概率较高,确保基本录取。
- 保一保:填报低于自身成绩的院校,作为保底志愿。
二、专业梯度
针对同一院校内不同专业,根据录取分数或热门程度排序,形成分数差异。例如,某校重点专业录取线较高,普通专业较低,考生需合理搭配。
三、设置原则
院校数量建议:总志愿中院校梯度数量占30%-40%,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一层。
分数控制:同一层次志愿间分数差建议3-5分,确保有足够冲刺空间。
通过科学设置梯度,考生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大化录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