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在稳就业方面采取多措并举,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协同、提升服务效能等手段,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具体措施包括:
一、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
通过财政、货币、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联动,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如纺织业引入自动化设备后保留技术维护岗位),在扩大内需和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实施就业支持计划
出台《岗位挖潜扩容实施方案》,聚焦先进制造业、民生新需求等领域,面向城乡基层、中小微企业释放百万岗位,同时落实稳岗返还、政府补贴等存量政策。
强化宏观政策就业导向
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加强重大规划、重大项目就业影响评估,确保财政、货币、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发力。
二、强化政策落实与保障
加大资金资源支持
去年创业担保贷款余额超2700亿元,今年将进一步提高额度,支持青年创业与农民工返乡创业(如贵州某县通过“非遗+电商”模式带动就业)。
落实稳岗返还及税费减免
推广直补快办模式,确保政策效力,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
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 农民工: 2024年底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3305.2万人,通过劳务协作、劳务品牌建设等推动就业。 - 高校毕业生
- 失业人员: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15万人、困难人员就业163万人。
三、提升就业服务效能
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利用AI算法将农民工技能数据与需求匹配,3个月内填补12万技工缺口。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 建设全国就业信息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在北京、上海设立区域中心。
- 推广“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
强化政策宣传与落实
开展政策分类宣传,推动政策进企业、进园区、进校园、进社区,提高知晓率。
四、其他关键举措
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 通过技术改造保留岗位,例如纺织业向自动化转型后提供技术维护岗位。 银发经济促就业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人社部在稳就业中既注重“输血”(政策支持),更强调“造血”(能力提升与岗位创造),形成政策协同、服务优化的就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