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就业困难人员需要综合施策,通过政策扶持、技能提升和岗位开发等多维度措施,实现精准帮扶和动态管理。以下是具体措施:
一、精准识别与动态管理
通过数据比对、上门走访等方式,实时更新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台账,实现“一人一策”精准服务。
分类施策
根据年龄、技能、就业意愿等因素分类,针对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群体制定差异化帮扶方案。
二、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社保补贴
对灵活就业人员按实际缴费额补贴30%,补贴期限最长3年(距退休不足5年可延长)。
税费优惠与贷款支持
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可享受税收减免,创业人员可获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支持。
公益性岗位兜底
开发市政维护、社区服务等岗位310个,发放补贴201.89万元,并通过“减税+贷款”组合拳扶持创业项目。
三、技能提升与创业培育
订单式培训
针对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紧缺岗位开展30期培训,1147名学员参与。
创业孵化
设立“创业训练营”4期,培育120名创业意向人,提供创业指导及资金支持。
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补贴
对参加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的人员给予补贴,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服务体系建设与监督
一体化平台管理
建立就业信息一体化平台,实现岗位匹配、培训安排、政策兑现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资金监管与评估
建立就业援助资金专项账户,加强使用监管和效果评估,确保政策精准落地。
部门协同机制
整合税务、金融、人社等多部门资源,形成政策协同、服务联动的机制。
五、其他措施
优先推荐就业岗位: 高新区企业及公共服务领域优先录用就业困难人员。 强化跟踪服务
通过以上措施,形成“政策精准+服务高效+保障兜底”的就业帮扶体系,助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