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就业优先战略需要从政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具体措施包括:
一、强化政策体系与执行机制
完善政策协同机制
推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例如,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措施,重点扶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如制造业、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
健全就业促进机制
建立健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将就业指标纳入宏观调控优先考虑范围,确保重大规划、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优先考虑就业容量。
强化政策落实保障
加强对重点地区、行业、群体的政策督促、检查和评估,确保政策潜能充分释放。例如,通过“稳就业、扩就业”专项任务,推动政策精准落地。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定经济增长
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和扩大内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为就业提供物质基础。例如,支持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创造高技能岗位。
优化经济结构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化解产能过剩,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例如,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释放新增就业潜力。
三、提升就业质量与适配性
深化教育改革
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例如,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技术型、创新型人才。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工资性收入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和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增强劳动者就业安全感。
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支持创业带动就业
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租金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例如,设立创业专项基金,降低创业门槛。
强化就业兜底
完善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机制,通过职业培训、岗位推荐等方式,实现就业兜底。
五、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消除就业歧视
破除学历、性别、地域等不合理限制,保障平等就业权利。例如,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缩小区域就业差距。例如,实施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就业增长。
通过以上措施,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协同的就业工作格局,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