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就业服务需通过完善管理、强化服务网络、精准帮扶和多方协作实现,具体措施如下:
一、夯实基础管理
对辖区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建立个人就业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掌握就业意愿、技能水平及家庭情况。
完善服务制度
明确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职责,规范就业登记、社保补贴、职业培训等流程,确保服务标准化、制度化。
二、强化服务网络
构建四级就业服务网络
由社区、区就业服务中心、职业指导中心、社会中介机构组成,延伸至小区楼栋长、党员等,形成覆盖全辖区的服务体系。
建立就业咨询站点
配备专职就业指导员,提供政策宣传、职业指导、信息发布等服务,保障“有人、有信息、有渠道”。
三、精准帮扶措施
分类施策
- 就业困难群体: 对“4050”人员、残疾人等实施“一人一卡”或“一户一档”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 - 创业扶持
技能培训与岗位对接
开展定向技能培训,优先推荐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企业合作开发公益性岗位,及时发布用工信息。
四、多方协作联动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
横向联系辖区企业,获取用工需求;纵向对接上级就业服务中心,反馈群众诉求,形成政策宣传与就业服务联动机制。
政策宣传与观念引导
通过宣传栏、电子屏等渠道普及就业政策,开展“一对一”职业指导,帮助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
通过以上措施,社区可系统提升就业服务效能,实现“充分就业社区”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