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校"挤掉"(即退档或专业调剂失败)是志愿填报中常见的现象,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分数与志愿匹配问题
最直接原因:高考成绩未达到所填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志愿梯度设置不当
若未遵循"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原则,前期志愿过高的话,后续志愿可能因前面志愿滑档而失去投档资格。
二、志愿设置与政策因素
招生计划变动
部分高校在录取过程中调整招生计划,或新增计划导致原有专业出现缺额。
政策调整影响
录取规则变化(如投档比例调整、新增专业组等)可能使考生不符合录取条件。
不服从专业调剂
平行志愿模式下,若考生未勾选"服从专业调剂",当所报专业无名额时会被退档。
三、考生自身条件限制
身体条件不达标
部分专业对视力、色觉、身高、健康等有严格要求,未通过体检或不符合要求会被退档。
单科成绩未达标
专业对特定科目有最低分数线要求(如英语≥120分、数学达标等),未达到则无法录取。
诚信记录问题
考试作弊等诚信问题可能导致直接退档。
四、其他原因
信息掌握不足: 未及时了解高校录取规则、招生计划变动或专业要求,导致志愿填报失误。 特殊招生限制
建议与对策
结合全省排名和往年分数线,设置3-5个梯度志愿。
及时核对招生计划、投档比例等政策变化。
优先选择录取名额较多的热门专业,降低退档风险。
若对专业选择有信心,可勾选"服从专业调剂"增加录取机会。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被"挤掉"的风险,提高志愿填报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