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一般要求包括以下核心要点,涵盖基本条件、选科要求、特殊计划、批次规则及身体条件等方面:
一、基本条件要求
需具有当年高考报名资格,且高考成绩达到相应批次或专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如强基计划需本科一批线)。
体检与单科成绩
需通过体检(如色弱色盲考生禁报特定专业),部分专业对英语等科目有单科成绩要求。
二、选科要求
科目组合匹配
需符合院校专业组选考科目要求,例如“仅物理”“物理或历史均可”等模式,再选科目需满足“必选1门”等条件。
语种限制
部分高校(如外语专业)仅招收特定语种考生,需提前确认。
三、特殊类型招生要求
综合评价/专项计划
需在公示合格名单中,且高考成绩达到控制线。
高水平运动队
需先取得资格、公示无异议,且成绩达标。
四、批次与志愿规则
批次划分
包括提前批(军事、公费师范等)、特殊类型批、常规批,各批次志愿数量和录取顺序不同(如山东省提前批1次志愿,常规批3次志愿)。
志愿单位
以“专业(类)+学校”或“院校专业组+专业(类)”为单位,且同一批次普通类与艺体类不可兼报。
五、其他注意事项
年龄与身体条件
军校等特殊院校对年龄有要求(如17-20岁),部分专业需额外身体条件(如身高、视力)。
填报时间与方式
需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平台填报,且志愿修改受限(如成人高考确认后不可更改)。
总结:
志愿填报需全面核对考生资格、科目匹配度、批次规则及特殊要求,建议提前查阅招生简章和体检标准,并关注权威渠道发布的录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