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哼音乐(即哼鸣练习)是声乐训练的基础技巧,通过控制呼吸、口腔状态和声音位置,帮助建立稳定发声基础。以下是具体方法:
一、呼吸与气息控制
腹式呼吸
吸气时通过腰腹部扩张,呼气时缓慢均匀,形成“通、松、空”的感觉。可用气泡音练习找到发声支点,避免声音漂浮。
鼻腔共鸣
吟唱时用口鼻垂直吸气,鼻孔充分张开,通过鼻腔向外叹气,保持横膈膜支撑,形成通畅感。
二、口腔与喉部状态
口腔姿势
双唇微闭,上下牙齿轻触,舌尖贴下牙床,舌身放松平铺。可想象含半口水的状态,或持续发“欧(ou)”“木(mu)”音保持口腔适度打开。
喉部放松
保持半打哈欠状态,上颚兴奋上提,喉结悬浮于锁骨窝内,避免提喉挤压声带。
三、声音位置与技巧
高音哼鸣
喉咙打开时,通过舌尖轻触上颚,声音从眉心以上发出,形成高位置头腔共鸣。练习时可从“恩”字入手,感受鼻梁振动。
中低音哼鸣
保持横膈膜支撑,通过腹部气息下沉,声音自然通畅。练习时可结合气泡音与哼鸣转换,感受气息与声的转换。
四、练习方法
连音与断音交替
初期可轻哼连音或断音,重点体会“松”与“通”的感觉,逐步过渡到完整音阶。
视唱结合
先哼旋律,再念歌词,保持哼鸣状态贯穿发音,确保声音位置与字音统一。
通过以上方法,逐步调整呼吸、口腔和声音位置,可有效提升哼鸣稳定性,为后续演唱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