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需要综合施策,从政策、产业、服务等多方面入手,形成系统性支持体系。以下是具体措施:
一、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财政与税收优惠
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开业补贴(首次创业/正常经营1年以上)及一次性创业补贴,降低创业门槛。例如,某地对企业前三年房租补贴50%,吸纳脱贫人口每人补贴1000元。
金融产品创新
开发“惠农”产品包、“劝耕贷”等金融工具,支持返乡创业项目启动和运营。
土地与用工政策
放宽返乡创业企业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流程,明确税收、用电、工商管理等服务优惠。
二、产业发展与就业载体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鼓励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如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工代赈工程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创造多样化就业岗位。例如,某地通过生态旅游发展文旅商品销售,带动村民就业30余人。
县域经济提升
推动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就业承载力。中央财政将产业支持资金占比提高到55%,重点补足技术、营销等短板。
三、服务体系与能力提升
技能培训与教育
开展“三单制”培训(学员点单、机构接单、政府买单),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分批培训,解决技术瓶颈问题。例如,某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模式,帮助农民工掌握电商运营技能。
就业信息与匹配
建立返乡农民工数据库,通过大数据调度实现精准用工对接,同时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职业指导等活动。
创业服务保障
设立创业驿站、零工加工车间,提供创业孵化、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降低创业风险。
四、环境优化与激励机制
改善创业生态
打造“村企合作”“村超合作”等生态链,支持返乡创业项目库建设,推动“一县一园”工程。
荣誉与政策倾斜
评选表彰“创业明星”,支持创业就业成功人士担任村(社区)负责人,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基础设施完善
加强农村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提升居住环境吸引力,缩小城乡差距。
通过以上措施,既能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生动力,又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形成政策、产业、服务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