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离职后就业限制的书面约定,通常以《离职竞业限制协议》的形式存在,需注意协议内容需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以下是具体写作要点及模板示例:
一、协议基本结构
明确甲方(用人单位)与乙方(离职员工)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协议期限
离职后竞业限制的年限通常为2年,具体以劳动合同约定为准。
竞业限制范围
- 不得在甲方及其关联公司任职或为关联公司提供劳动/服务;
- 不得生产、经营与甲方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业务;
- 不得使用、泄露甲方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保密信息。
地域限制
明确限制的地理范围(如城市、区域等)。
违约责任
离职员工违反协议需赔偿损失,具体金额或计算方式需在协议中约定。
二、法律条款建议
法律依据: 协议应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等条款订立。 解除条件
补偿条款:建议用人单位按月支付补偿金(如离职前工资的20%-30%),以平衡员工权益。
三、注意事项
竞业限制协议需与劳动合同同时签订,单独签订无效。
建议约定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争议,并明确管辖法院。
复杂情况下建议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条款瑕疵引发纠纷。
四、模板参考
以下是竞业限制协议的基本模板,供参考:
离职竞业限制协议
甲方(用人单位):[公司全称]
乙方(员工):[姓名],身份证号:[身份证号]
签订日期:[日期]
一、协议期限
自乙方离职次日起2年内,乙方不得在甲方及其关联公司任职或从事竞争活动。
二、竞业限制范围
1. 不得为甲方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劳动/服务;
2. 不得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或业务;
3. 不得使用、泄露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保密信息。
三、地域限制
限制范围为[具体区域]。
四、补偿条款
甲方将按月支付补偿金,计算方式:[例如:离职前工资的20%-30%]。
五、违约责任
若乙方违反协议,需赔偿甲方损失。
六、争议解决
因协议引发的争议,双方同意通过仲裁/诉讼解决。
通过以上结构及条款设计,可有效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同时兼顾员工权益。建议根据具体业务场景调整协议细节,并确保协议内容符合当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