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就业扶贫常态化需要系统化、制度化的措施,结合精准帮扶、政策支持、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协同推进。以下是具体路径和策略:
一、建立健全稳岗拓岗联动机制
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对接企业用工需求,组织精准招聘活动,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就业、务工、转岗信息畅通。
稳固园区务工
对工业园区企业优先招收贫困劳动力,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完善稳岗就业政策。通过企业间用工调剂,实现岗位平稳转移。
重点帮扶外出务工
组织就业扶贫工作专班,建立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提供“点对点”输送保障,落实交通补贴等政策。
二、强化就业服务与技能培训
多渠道岗位开发
结合产业需求,通过政府项目、企业用工、合作社等多种渠道开发岗位,特别关注深度贫困地区和搬迁户。
灵活培训模式
实施“农民夜校”“田间培训”等灵活方式,开展挖掘机、机械工程等实用技能培训,2018年共培训贫困劳动力720人。
创业扶持政策
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政策,探索“创业培训+技能培训”模式,支持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
三、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财政与金融支持
设立稳岗补贴、培训补贴,对吸纳贫困劳动力的企业给予财政奖励,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社会保障衔接
引导企业为贫困劳动力缴纳社保,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等政策,增强就业稳定性。
动态监测与反馈
建立就业监测信息系统,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与岗位的精准对接,及时调整帮扶措施。
四、聚焦重点区域与群体
倾斜政策支持
对深度贫困地区、搬迁户等特殊群体实施倾斜政策,例如提供交通补贴、优先安排就业岗位等。
防止返贫监测
建立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机制,通过产业转移、以工代赈等方式稳定脱贫人口收入。
五、其他关键措施
消除“等靠要”思想: 通过宣传勤劳美德、开展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贫困群体内生动力。 打造劳务品牌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施策,可实现就业扶贫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确保脱贫成果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