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专项志愿填报需严格遵循政策要求,具体流程如下:
一、报考条件
- 考生本人及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居住地在实施区域农村,且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及高中学籍。
- 部分省份(如浙江)要求户籍地与学籍地一致。
成绩要求
- 需达到浙江省普通类一段线(具体分数线以当年公布为准)。
二、志愿设置与填报规则
批次与志愿数量
- 单设批次,通常与常规志愿混合填报,志愿数量不超过30个。
- 采用“专业(专业类)+学校”平行志愿模式,1个志愿单位对应1所高校1个专业。
填报时间
- 在普通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填报时填报,若未完成可后续补报。
三、审核与材料准备
审核流程
- 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需在6月29日前提交《审核表》、户口簿、身份证等材料至当地教育(教体)局审核。
- 审核通过后,合格名单将在教育行政部门或招考机构网站公示。
材料清单
- 必备材料:身份证、户口簿、高中学籍证明。
- 可补充材料:法定监护人资格证明、高中成绩单等。
四、注意事项
专业匹配
- 必须符合目标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否则视为无效志愿。
志愿顺序
- 建议将地方专项计划志愿放在国家专项批次之后填报,确保录取机会。
信息核对
- 填报前仔细核对高校招生章程,避免因信息误差导致落榜。
五、特殊情况说明
特殊身份考生: 如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等,需额外关注招生院校的特殊培养计划。 政策差异
总结:地方专项志愿填报需重点关注户籍、学籍、成绩及志愿规则,提前完成材料审核并精准匹配专业要求,确保填报流程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