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愿中“退档录取”的定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一、退档的基本定义
退档是指考生档案已被高校投递,但因以下原因未被录取,导致档案被退回省教育考试院,考生失去该批次的录取资格,需等待下一批次填报志愿或征集志愿。
二、退档的常见原因
若考生未勾选“服从调剂”,且所报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则会被退档。
体检或专业受限
考生若因色盲、身高不足、单科成绩未达要求(如英语小分)或体检未达标,可能被退档。
综合素质评价不达标
存在考试作弊、违法记录等不良记录的考生,可能因综合素质评价未通过被退档。
分数未达专业小分要求
部分院校(如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对单科成绩有明确要求,未达标则退档。
三、退档的后果
失去当前批次录取资格: 档案退回后,考生只能参加下一批次志愿填报(如从本科批降至专科批)。 增加竞争压力
四、应对退档的建议
可优先选择有“服从调剂”选项的热门专业,或填报几个保底志愿。
仔细阅读招生章程中的体检标准、单科要求等,避免因疏忽被退档。
在志愿序列中设置冲刺、稳妥和保底志愿,提高录取成功率。
五、补充说明
平行志愿仅有一次投档机会,退档后需及时关注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招生计划,避免错过录取机会。建议考生填报志愿前咨询学校或老师,结合自身分数、兴趣和职业规划制定科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