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民兵的训练地点根据训练类型和需求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军事训练基地
如大连理工大学在沈阳军区综合训练基地进行实弹打靶训练,东莞理工学院在东莞市国防训练基地开展军事训练等。
地方民兵训练基地
包括县级民兵训练基地(如深圳市国防教育训练保障基地)、专业技术兵训练中心(如上海市杨思训练基地)等,侧重专业技能训练。
高校内部训练场地
部分学校利用校内外场地开展训练,例如第二实验小学在隆尧县民兵训练基地进行研学活动,兼具国防教育功能。
二、联合训练机制
军地联教联训
上海警备区通过驻军部队资源提升民兵训练质效,组织百余名骨干观摩课目示范、编修教案等。
校际联训
如不同高校民兵联合开展模拟训练,提升协同作战能力。
三、特殊任务训练场
专业领域训练基地
- 河北省承德市民兵在省级森林扑火训练基地进行无人机模拟训练;
- 浙江省临海市民兵在模拟海上航渡训练基地开展实战化训练。
应急响应训练场所
郑州消防救援大队与民兵联合在训练基地进行防灾减灾训练。
四、其他形式
学校内部实践: 如第二实验小学通过抗震救灾教育展室开展国防教育; 社会资源利用
总结
学校民兵训练地点具有多样性,既包括专业化的军区或地方训练基地,也涵盖高校内部场地和社会资源。不同训练类型(如基础体能、专业技能、应急响应等)会对应不同的训练场所,部分训练还通过联教联训提升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