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遇到地震时,正确的避险方法需根据所处环境采取不同措施,具体如下:
一、室内避险
- 迅速躲在课桌下,采用“伏地、遮挡、手抓牢”三步动作:
- 躲在坚固家具旁蜷缩身体,降低重心,用手抓住桌腿或书包保护头部;
- 若靠近窗户,需拉上窗帘防止玻璃破碎伤人;
- 教室门口或楼梯间要远离,避免门框变形卡住。
特殊场所
- 实验室: 立即关闭火源、电源和气源,处理易燃易爆物品; - 礼堂/体育馆
二、室外避险
开阔地带:远离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危险物,蹲下或趴下保护头部;
高楼层:优先选择承重墙角落或床铺旁避震。
三、疏散注意事项
- 教室内按年级分批次疏散,前排走前门、后排走后门,避免拥挤踩踏;
- 楼梯口安排教师引导,通过拐角、楼梯间等危险区域时放慢速度。
- 不要立即返回教室取物,需确认安全并听从指挥;
- 若被困,应敲击物体发出求救信号,避免盲目返回室内。
四、其他关键点
建筑结构认知:了解学校建筑抗震等级,老旧建筑需特别注意承重墙、墙角等区域;
演练与教育: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形成条件反射,熟悉疏散路线。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地震带来的伤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