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志愿填报时涉及的人员类别及填写要求,综合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填报主体
必须由本人填写志愿,需结合自身分数、兴趣、职业规划等因素综合评估。
父母
- 必须填写,无论是否再婚;
- 可提供专业建议,但最终决策权在考生本人。
其他亲属
- 配偶: 适用时填写; - 子女
- 祖父母/外祖父母:适用时填写;
- 兄弟姐妹、叔叔伯伯、姑姑舅舅姨岳父母: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二、考生类别填写说明
考生类别需根据户籍和考生性质双重维度划分,具体如下:
户籍类型
- 城市户籍:应届生填“城市应届”,往届生填“城市往届”;
- 农村户籍:应届生填“农村应届”,往届生填“农村往届”。
毕业类别
包括普通中学、中等师范、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其他中等专业学校及中等学历教育毕业等六类。
三、注意事项
监护人填写
- 父母离异或单亲时,仅需填写一方作为监护人;
- 填写时需注意关系表述(如父子/母女)。
特殊考生群体
- 参加春季/夏季高考高职专项计划、技能拔尖人才等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填报对应志愿;
- 已被普通高校录取但未填报志愿的考生,可参考往年志愿表。
志愿表类型
- 普通文理类考生使用统一志愿表(表一);
- 艺术类考生需使用专门的高水平艺术团志愿表(表七)。
四、决策建议
考生本人应优先参考高校招生专业目录、近年录取分数线及专业发展前景;
父母可提供学业规划建议,但需尊重考生自主选择权;
建议填写前咨询学校老师或专业机构,避免因信息误差影响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