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推进的具体措施,可以从政策支持、岗位开发、服务优化、群体帮扶等维度进行梳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措施建议:
一、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稳岗扩岗奖补
实施“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就业圈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阶段性稳就业补贴及就业风险储备金,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专项基金支持
设立“新农人”发展专项经费(如100万元)或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基金(最高60万元),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创业和就业。
二、岗位开发与供需匹配
扩大就业规模
- 开发公益性岗位(如社区服务、基础设施维护等)205个,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10人。
- 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促进农民工本地就业。
优化岗位结构
- 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对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的企业给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补贴。
-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政策引导扩大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规模。
三、服务能力提升
职业技能培训
- 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40人、创业培训50人,扶持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400人。
- 推广“新农人”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用工需求匹配度。
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 建立覆盖全省的“三公里”就业圈,通过购买服务强化社区就业服务对接,2025年实现70%以上社区覆盖。
- 完善劳动力流动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四、重点群体帮扶
高校毕业生就业
- 建立4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提供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20xx级藏区“9+3”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目标95%。
- 实施就业援助政策,对求职意愿明确的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并推荐就业。
农民工与困难群体
- 开展在岗技能提升培训,与大型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提供就业见习补贴。
- 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兜底计划,通过专项帮扶实现充分就业。
五、其他创新举措
创业孵化支持
- 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专项基金,提供20万元以下小额担保贴息贷款,鼓励合伙创业。
- 建立创业孵化平台,提供办公场地、创业辅导等一站式服务。
区域协同发展
- 推动城乡就业协同,支持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建立劳务协作机制,缓解用工结构性矛盾。
六、监督与评估
建立就业工作定期评估机制,对政策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调整优化措施。
加强对补贴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资金精准发放到位。
以上措施需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通过政策激励、服务优化和精准帮扶,实现就业规模与质量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