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高考志愿填报属于违法行为,可能面临以下后果:
冒用他人身份填报志愿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涉嫌诈骗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志愿无效或退档
若因他人操作导致志愿信息错误,可能被高校视为无效志愿或直接退档,影响升学进程。
个人信息泄露
非法机构或个人可能窃取考生及家长个人信息,用于诈骗或其他非法活动。
经济损失
需缴纳的“指导费”“资料费”等可能无法退还,甚至遭遇财产损失。
干扰正常招生秩序
非法填报行为可能误导考生和家长,破坏高校招生公平性和秩序。
建议:
填报志愿应通过官方渠道(如学校招生办、教育考试院)进行,警惕任何收费指导或虚假承诺,避免泄露个人信息。若发现被骗,立即向警方报案并联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