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时,最先填的是 志愿表。在填报志愿时,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规划以及分数情况,合理选择学校和专业,并填写在志愿表上。具体填报顺序和方法如下:
学业规划与路径选择:考虑是读完本科就业、读硕士还是博士。
院校与专业选择:列出喜欢的学校、城市和专业,注意选考科目要匹配。
分数排位的分析与使用:根据本地公布的选考组合成绩排序,明确自己的成绩位置,与中意的学校和专业做大致匹配。
地域优先:优先考虑地域,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底蕴、教学资源、经济实力和就业机会。
职业优先:适合职业选择已经明确、分数较高的考生,例如喜欢教师职业的考生应选择师范类专业。
专业优先:适合专业特长明显或分数较低的考生,建议选择技能性较强的专业。
学校优先:适合对某一学校特别青睐的考生。
冲一冲:填报理想但有一定风险的学校。
稳一稳:填报与自己成绩匹配的学校。
保一保:选择保底学校,确保有大学可读。
平行志愿:优先考虑学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的原则进行投档和录取。
顺序志愿:优先考虑专业,按照志愿顺序录取。
第一志愿:最好填喜欢的且有把握的学校,以提高被录取的机会。
最后志愿:填一两个保底的志愿,以确保即使前面的志愿未被录取,也能有大学可读。
位次的重要性:不要只看分数,重要的是位次。平行志愿按照一分一段表中的位次实现“分数优先”原则。
城市的选择:优先选择GDP靠前的沿海省份和相应的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
综上所述,高考填报志愿时,最先填的是志愿表,然后根据上述原则和方法,合理安排学校、专业和志愿的顺序,以确保填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