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考试管理 考试科普 教资成语典故怎么考

教资成语典故怎么考

发布时间:2025-04-30 17:55:40

关于教资考试中成语典故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成语与历史人物的对应关系

教资成语典故怎么考

咏絮之才

- 人物:

谢道韫(东晋才女)

- 典故:谢太傅(王羲之父亲)问子侄雪像何物,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妙答,展现文学才华。

孺子可教

- 人物:

张良

- 典故:张良年少时受胯下之辱,后遇黄石公,黄石公赞其“孺子可教”,指其可造就。

闭月羞花

- 人物:

王昭君

- 典故:王昭君出塞时,大雁因惊艳其美貌忘记飞翔,故称“落雁”。

二、成语的出处与背景

《论语》:如“诲人不倦”(孔子)

《孟子》:如“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教资成语典故怎么考

其他典故:如“水滴石穿”(张乖崖)、"半途而废"(乐羊子)等。

三、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选择题:

给出成语,要求选择相关历史人物。例如:

- “朝三暮四”与哪位人物有关?(A. 孟子 B. 庄子)

- 答案:A. 孟子(《孟子·梁惠王下》)。

填空题:

直接填写成语典故中的人物名称。例如:

- “指鹿为马”与( )有关

- 答案:赵高。

简答题:

需简述成语典故。例如:

- 请解释“破釜沉舟”的典故

- 答案:项羽为激励士兵决战,破釜沉舟,表示不胜则死。

四、备考建议

教资成语典故怎么考

教材与资料: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为纲,结合《成语大词典》及历年真题复习。

强化训练:通过成语接龙、典故填空等趣味题巩固记忆。

文化素养:关注《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理解成语内涵。

建议考生以教材为主,结合典故记忆和练习题巩固,注意区分成语的文学性与历史典故的差异。

温馨提示:
本文【教资成语典故怎么考】由作者 教海导航 提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学习笔 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505356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