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设计类考试通常包含基础技能与设计能力的综合考查,具体内容因院校、专业方向差异较大,但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核心基础科目
- 考察造型能力、观察力与艺术表现力,常见题型包括静物、头像或半身像。
- 重点关注黑白灰调、空间体积感及大场景构图能力。
色彩
- 测试色彩感知、搭配及艺术表现,可能涉及色彩静物、头像或风景画。
- 强调色彩关系(如冷暖对比、互补色运用)和质感表现。
速写
- 评估动态场景捕捉、人物表情与肢体结构表现能力,限时1小时完成。
二、设计能力科目
设计基础
- 包含平面/空间/色彩构成等,考察设计原则运用与创意表达。
- 例如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创意装饰画设计。
创意设计/装饰画
- 通过命题创作(如“未来城市”)或材料组合(如黑白装饰画、彩色装饰画)考察创新思维。
- 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以及视觉冲击力。
三、特殊科目(部分院校要求)
立体构成: 测试空间结构理解与实体模型制作能力。 文字设计/图形创意
动画设计:少数院校可能要求简短动画脚本或概念设计。
四、考试注意事项
部分院校对铅笔、炭笔等工具有严格规定(如中央美术学院仅允许水粉、水彩等)。
设计类考试通常分模块进行,需合理分配时间(如设计基础2.5小时)。
部分院校会要求提交过往作品集,展示风格演变与项目经验。
五、备考建议
基础训练:通过临摹经典作品提升造型与色彩感知能力。
风格探索:尝试不同设计语言(如极简主义、拟人化)丰富表现手法。
真题演练:分析近年校考真题,熟悉题型与评分标准。
不同院校(如清华、川美、北服)在具体科目设置上存在差异,建议考生提前查阅目标院校的官方考纲,针对性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