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具体课程及课时安排如下:
国家课程
语文:九年总课时占比20%-22%,每周课时数根据年级不同有所差异,一至二年级每周26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0课时。
数学:九年总课时占比13%-15%,每周课时数也根据年级不同有所差异,一至二年级每周26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0课时。
英语:九年总课时占比6%-8%,起始年级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一至二年级开设英语课程。
体育与健康:九年总课时占比10%-11%,每周课时数根据年级不同有所差异。
艺术:九年总课时占比9%-11%,包括音乐、美术等课程。
科学:一至九年级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初中阶段可选择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
道德与法治:九年总课时占比6%-8%。
信息科技:三至八年级独立开设,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一、二、九年级开设。
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均不少于1课时。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地方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校本课程由学校按规定设置。
此外,小学课程还具有以下特点:
综合性:课程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础性和实践性:课程注重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灵活性:学校在保证周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自主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和每节课的具体时长。
综上所述,小学开设的课程种类丰富,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