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高考制度下,成绩赋值给学科通常采用等级赋分制。这种制度旨在解决不同科目之间成绩的可比性和可加性问题,确保高考录取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具体来说,等级赋分制的步骤如下:
划分等级:首先,将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根据省份和科目有所不同。
等比例转换:然后,将每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等比例转换到预先设定的分数区间。例如,某个等级的原始分区间为【82-61】,赋分区间为【85-71】,假设某考生原始分为75分,经过计算后,该考生的赋分成绩为80分。
计算公式:赋分计算公式通常为R/r=(A-T)/(T-a),其中R表示原始分,r表示转换后的分数,A表示该等级的最高分,T表示该等级的平均分,a表示该等级的下限分。
四舍五入:最后,将计算出的赋分结果进行四舍五入处理,以确保分数为整数。
需要注意的是,赋分后的成绩并不直接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而是反映了考生在所在科目中的相对位置。因此,赋分制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不同学科之间的难度差异,使得不同学科的成绩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