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团活动成绩的评定主要通过以下五个维度进行,结合自评、互评、指导评价及学校考核,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一、考核维度及标准
- 计划与执行:
活动计划需包含主题、时间、流程等,创新性、可行性及完整性各占10分;活动执行需按时开展,秩序良好,无违规现象。 - 安全管理与档案管理:活动安全保障到位,无事故;活动记录完整(包括点名、材料、场地清理等),档案及时上交。 - 特色与成果:活动形式生动,学生满意度高;取得校级、县级奖项或成果展示的,每项加1-2分。
- 参与度与纪律:
按时出席,遵守纪律,无迟到早退现象;表现积极,主动贡献创意和力量。 - 学习与成果:完成学习任务,参与讨论、比赛等;活动成果(如作品、表演)在校内外获奖的,每人每次加1分。
- 自评分(15%):
社团自我评估活动效果、组织管理及社员表现。 - 会员反馈分(20%):通过问卷或座谈收集社员满意度评价。 - 指导部门评分(65%):由政教处、少先大队部等负责,重点考核活动创新性、影响力及学校资源整合能力。
二、考核流程
制定计划,提交活动方案及材料。2. 过程监督:指导老师定期检查活动进展,记录表现。3. 学期末总结:完成活动评估报告,汇总自评、互评及学校评价结果。4. 奖惩机制:根据总分排名发放优秀社团奖、优秀社员奖等,突出成果的额外加分。
三、注意事项
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结合,避免单一指标考核。- 采用多元评价主体,确保评价客观性。- 与学校综合量化考核挂钩,激励社团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