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职业监管能力需要从制度、技术、队伍和责任四个维度综合施策,具体措施如下:
一、完善监管制度体系
健全法律法规
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管部门职责权限,细化监管标准和程序,为职业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建立统一监管平台
构建覆盖全领域的统一监管信息平台,实现职业危害因素、企业用工等数据的集中存储与共享,提升监管效率。
创新监管方式
推广风险导向、分级分类监管,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差异化监管策略,提高监管精准性。
二、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强化技术装备
配备粉尘、有毒气体、噪声等便携式检测设备,建立职业病危害检测检验、评价评审等技术支撑体系,解决传统监管“靠眼睛看、鼻子闻”的局限性。
完善检测体系
加强省级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推进药品追溯协同平台和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应用,提升检测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提升人员素质
通过公开招考、专业培训等方式,充实职业健康监管队伍,强化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依法行政意识。
强化培训机制
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执法技能培训,建立“学习型”监管队伍,鼓励借鉴国际先进监管经验。
四、落实主体责任与协同机制
明确企业责任
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推动企业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落实防护设施配备、员工健康体检等法定义务。
构建协作网络
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协同机制,形成监管合力。例如,街道卫生健康部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职业健康专项检查。
五、强化监督与考核机制
完善考核体系
将职业健康监管纳入政府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对用人单位职业病伤亡情况进行问责,层层分解责任。
加强社会监督
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公开监管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职业健康监管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可逐步构建科学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职业监管体系,有效防范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