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需通过系统培训、实践积累和能力提升,具体路径如下:
一、核心素质培养
需具备强烈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志向和责任感,坚持科学种植/养殖理念,遵守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
科学文化素质
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关注行业动态,通过农业技术培训提升认知水平,适应农业现代化需求。
专业技能与经营管理能力
熟练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如智能农业设备操作、病虫害防治等),并具备资源整合、市场分析及团队管理能力,类似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道德与法律意识
遵循诚信原则,尊重知识产权,依法经营,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理。
二、能力提升路径
参加专业培训
通过农业部门、农广校或职业院校举办的技能培训班学习,系统掌握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及电商运营等知识。例如,福建全省每年有115人报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通过600学时考核后获得证书。
实践与创新
- 积极参与农业项目实践,如改种高附加值作物(如马铃薯、花卉)或探索“互联网+农业”模式,解决传统种植/养殖的局限性。
- 引进新技术(如智能农机、物联网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组织与带动能力
- 加入农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通过“走出去”(邀请专家指导)和“请进来”(建立博士工作站)策略,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学习进步。
政策利用与资源整合
了解国家补贴政策(如种植补贴、贷款优惠),善用农业保险、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降低生产风险。
三、典型案例参考
福建苏红珠: 通过农业技能培训学习现代化种植技术,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后带动30人共同学习。
广西王法新:从教授转型为农民,利用互联网+农业模式,成为“十佳新型职业农民”。
庆城县李张:在政府支持下参加果树种植培训,成功脱贫并成为村里的技术骨干。
总结
成为新型职业农民需系统提升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通过培训、实践和创新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需紧跟政策导向,积极整合资源,才能在现代农业领域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