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目成绩的具体定义因应用场景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主要领域的定义及说明:
一、高考小科目
指学生在高考中除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科之外的科目成绩,通常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高考总成绩由三部分构成:
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共450分;
物理或历史(满分100分),不参与“3+3”模式下的赋分;
化学、地理、政治、生物等科目(满分100分或150分,具体分值由省份政策规定)。
二、考研小科目
指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除公共课(政治、英语)之外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满分通常为100分。例如:
数学类:专业课满分100分;
非数学类:政治、英语等公共课满分100分,专业课满分100分。
三、大学小科目
部分高校将非核心课程称为小科目,通常指满分100分的课程,如文学类课程中的《红楼梦》分析等。这类课程一般不占学分上限,但可能影响综合成绩或评优资格。
四、其他场景
初中小科:部分学校将物理、化学称为小科目(初三开始学习),生物、地理、政治、历史为小科目(初一、初二学习);
小学科目成绩单:记录各科目满分及实际得分,采用等级制(如A、B、C等级)或分数制。
总结
小科目成绩的核心特征是满分100分,具体科目因考试类型和学科体系不同而有所差异。考生需结合自身报考需求(如高考、考研)了解具体科目设置及分值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