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长医师考核主要分为 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和 综合笔试两部分,具体流程和内容如下:
一、临床实践技能考核(60分)
基本操作(40分)
- 包括中医四诊(望闻问切)、针灸、推拿、拔罐等基础技能,需展示操作规范与临床应用能力。
- 若涉及外治技术(如针灸、推拿),需进行技术演示及安全性评估。
临床答辩(20分)
- 围绕考生专长领域的病证范围,考核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中药知识及临床案例分析能力。
- 考官可能通过病例分析、风险规避等问题,评估考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综合笔试(40分)
中医基础理论
- 考试《中医基础理论》相关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核心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
- 考试常用中药的功效、用法用量、配伍禁忌及临床应用,以及经典方剂的组成、主治、加减变化等。
临床技能操作(部分考生)
- 根据申报专长增加诊法技能(如脉诊、舌诊)或外治技术操作(如针灸、拔罐)。
三、考核原则与注意事项
分类考核
- 分内服方药和外治技术两类,分别设计考核内容与安全风险评估。
- 以外治技术为主者增加诊法技能操作,以内服方药为主者侧重中药辨识与方剂应用。
效果评价
- 考核专家结合现场陈述、病例资料及可能实地核验,综合评议医术疗效与安全性。
- 对高风险技术(如针灸深部组织操作)进行重点评估。
备考建议
- 熟练掌握《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经典教材,强化四诊技能与临床案例分析能力。
- 提前准备医术专长陈述稿,结合个人经验与学术成果进行梳理。
四、考核流程示例
报名与资格审查(1-2个月)
完成在线或现场报名,提交身份证明、学历证书、临床实践材料等。
理论笔试(1天)
闭卷考试,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内容。
实践技能考核(1天)
包括基本操作、临床答辩及外治技术操作(如需)。
成绩认定与证书领取
通过综合评估后,领取《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或《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
以上内容综合了各地考核细则,具体以当地卫生健康委员会或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