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期末成绩的审核流程,教务处通常采用分阶段、多级审核机制,具体可分为以下环节:
一、成绩录入阶段
教师需在成绩录入系统完成成绩录入,包括选择课程、录入分项成绩及提交审核。
分项比例设置审核
教师需在系统中设置平时、期末成绩等分项比例,教务处或教学单位需审核比例设置是否合规。
二、初步审核阶段
任课教师自查
教师需检查成绩录入的准确性,包括分数统计、评阅标准执行等,发现错误可申请成绩退回修改。
教学单位审核
成绩提交后,开课单位需组织教学秘书、教研室负责人及成绩录入教师进行双人审核,重点核对分项成绩录入及比例设置。
三、复核与调整阶段
学生复核申请
若学生发现成绩错误,需在成绩公布后10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申请,提供错题解析等证明材料。
教务处复核
教务处审核学生申请后,可组织教师重新评阅试卷或核查评分标准,确认错误后调整成绩状态为“保存”。
结果反馈
复核结果通过教务系统反馈给学生,学生可查询具体修改内容。
四、成绩发布与分析阶段
成绩发布
审核通过后,成绩系统自动发布给学生,教务处同步更新成绩状态为“已发布”。
成绩分析
教务处组织教师进行成绩分析,撰写分析报告,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
时间节点: 成绩提交后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避免影响成绩发布进度。 权限管理
记录存档:所有审核记录需存入教务档案,便于后续查询与追溯。
以上流程需结合具体学校教务系统操作规范执行,不同高校可能存在细节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