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类总分的计算方式根据考试模式和省份政策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一、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
满分: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总分为450分。
二、选择性考试科目(物理/历史+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
- 3+1+2模式:
历史为必选科目(满分100分,原始分计入总分);再选2门科目(如化学、生物等,满分100分,采用等级转换分计入总分)。
- 3+3模式:历史为选考科目(满分100分,等级赋分);物理、化学、生物为必考科目(每科150分,总450分)。
- 将考生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划分为A(15%)、B(35%)、C(35%)、D(13%)、E(2%)五个等级。
- 采用线性插值公式计算等级分,例如:
$$text{等级分} = text{区间最高分} + frac{(text{考生分数} - text{区间最高分})}{(text{区间最高分} - text{区间最低分})} times (text{等级赋分区间最高分} - text{区间最高分})$$。
三、选做题部分(综合题/分析题)
满分:
每题10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四、最终总分计算
基础分:选择题+客观题部分得分。
选择性加分:主观题+选做题部分得分。
总分:基础分 + 选择性加分 = 750分(全国统一高考科目)。
五、注意事项
如上海模式将历史满分设为70分(选择题45分+问答题25分),需以所在省份最新政策为准。
- 加强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科目学习;
- 提高选择性考试科目的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 熟悉等级赋分规则,通过模拟题练习排名定位。
以上信息综合了全国及部分地区的高考政策,具体以考生所在省份教育考试院发布的《高考评分标准》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