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选择反应物需结合反应类型、物质性质及实验要求,具体方法如下:
一、根据反应类型选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例如:
- 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如$2Al + 3O_2 rightarrow 2Al_2O_3$)
- 非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如$C + O_2 rightarrow CO_2$)
- 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如$Na_2O + H_2O rightarrow 2NaOH$)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多种新物质,例如:
-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2H_2O_2 rightarrow 2H_2O + O_2$)
- 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aCO_3 rightarrow CaO + CO_2$)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例如:
- 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Mg + 2HCl rightarrow MgCl_2 + H_2 uparrow$)
- 碱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如$Zn + 2HCl rightarrow ZnCl_2 + H_2 uparrow$)
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例如:
-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OH + HCl rightarrow NaCl + H_2O$)
- 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2HCl + CaCO_3 rightarrow CaCl_2 + H_2O + CO_2 uparrow$)
二、考虑物质性质
金属活动性
排在氢前的金属(如钾、钙、镁等)能与酸反应置换氢气,而铜、银等排在氢后的金属则不能
- 例如:$Zn + 2HCl rightarrow ZnCl_2 + H_2 uparrow$(锌与酸反应)
- 而$Cu + H_2SO_4 rightarrow CuSO_4 + H_2 uparrow$(铜与酸不反应)
物质状态
固体与液体反应需使用固-液常温型装置,加热反应需固-固加热型装置(如试管加热高锰酸钾)
- 例如:大理石($CaCO_3$)与稀盐酸反应(常温)
- 氯酸钾分解(需加热)
反应条件
需加热的反应(如金属燃烧、氯酸钾分解)需固-固加热型装置,常温反应使用固-液常温型
- 例如:镁条燃烧($2Mg + O_2 rightarrow 2MgO$)
- 碳酸钙分解($CaCO_3 rightarrow CaO + CO_2$)
三、实验安全与规范
气体收集
- 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收集;
- 易溶于水的气体(如氢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 收集装置需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如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单孔导管等)
药品处理
- 腐蚀性药品(如酸、碱)需使用玻璃仪器,并佩戴防护装备;
- 固体药品应平铺于试管底部,液体药品需滴加在试管外壁
四、综合判断步骤
明确反应类型: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判断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参考活动性顺序、物质状态及反应条件;
根据反应物状态和是否需要加热确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