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录取政策的核心原则和规则如下:
一、录取原则
所有考生按高考总分(含政策性加分)从高到低排序,位次靠前的考生优先被投档。同一分数考生按单科成绩(如语文、数学、外语)排序,确保公平性。
遵循志愿
系统按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依次检索,一旦某个志愿符合投档条件,立即投档,后续志愿不再检索。例如,考生填报了45个平行志愿,若第3个志愿达到投档线,则直接投档至该志愿。
一次投档
每位考生在每个批次中只有一次投档机会。若因不服从调剂或身体条件不符被退档,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无法再被同批次其他志愿录取。
二、投档规则
投档到院校专业组
高考改革后,考生档案从投档到院校变为投档到院校专业组,需填报“专业+院校”组合,且专业调剂仅在同一院校专业组内进行。
平行志愿与顺序志愿
- 平行志愿: 考生可填报多个院校志愿,系统按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检索,分数相同则按志愿顺序投档。 - 顺序志愿
服从调剂考生只能在同一院校专业组的招生专业范围内调剂,不能调剂到其他院校专业组。
三、志愿填报建议
冲稳保策略
- 冲刺志愿(约20%):选择录取位次略高于自身成绩的院校专业组。
- 稳妥志愿(约50%):匹配与自身位次相近的院校专业组。
- 保底志愿(约30%):填报略低于成绩的院校专业组。
特殊类型志愿
- 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等仅限符合条件的考生填报,需关注资格要求。
关注退档风险
- 因不服从调剂或身体条件被退档的考生,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四、录取流程补充
模拟投档:
正式投档前进行,帮助考生熟悉流程。
高校根据分数、志愿、体检结果等综合录取。
通过短信或高校官网发放。
以上规则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份,具体细节可能因省份政策差异略有不同,建议考生以本省《招生计划手册》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