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志愿投档遵循以下原则和流程:
一、投档原则
考生按高考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从高到低排序,位次靠前的考生优先被检索和投档。同一分数考生按单科成绩(如语文、数学、外语)从高到低排序。
遵循志愿
系统按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依次检索,一旦某个志愿符合投档条件,即向该院校投档,后续志愿不再检索。
一轮投档
每位考生在每个批次中只有一次投档机会。若考生档案被投到某院校,则不再检索该生其他志愿。
二、投档流程
模拟投档
省教育考试院在正式投档前进行1-2次模拟投档,高校根据模拟结果调整招生计划和投档比例。
正式投档
按考生分数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志愿院校,匹配成功后完成投档。例如,考生填报A、B、C三所院校,系统先检索A校,符合条件则投档,否则继续检索B校。
专业组模式
部分高校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考生需填报院校及专业组(含选科要求相同的专业),系统按分数优先原则检索专业组,再分配专业。
三、注意事项
志愿填报建议
- 将最想上的学校和专业放在志愿序列最前面,增加被录取机会。
- 同一院校可填报多个平行志愿,但需注意专业组匹配要求。
投档规则差异
- 普通类按历史/物理科目组合分别投档。
- 艺术类、体育类不区分首选科目,统一按综合成绩投档。
档案投档限制
- 一旦档案被投出,考生其他志愿将不再被检索。
四、特殊情况处理
分数相同考生: 按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投档。 招生计划调整
通过以上原则和流程,高考志愿投档既体现公平性,又兼顾考生意愿,考生需合理规划志愿顺序与院校专业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