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预录取是高考录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含义和流程如下:
一、基本定义
预录取表示考生已被高校初步录取,但尚未完成最终录取程序。此时考生的档案已转入高校,进入“院校在阅”状态,等待省教育考试院的最终审核。
二、核心特点
考生档案已进入高校,无法再流动或被其他院校录取。
录取流程未完成
需等待省招办审核通过并完成录取名册签字盖章,正式录取通知书尚未发放。
状态转换
若高校在省招办审核前改变录取决定(如专业调整、退档等),考生状态会转为“退档”或取消预录取资格。
三、时间节点与流程
院校阅档
省招办将考生档案投递至高校,高校完成初步审核并标记录取意向(预录取/退档)。
省招办审核
预录取名单提交至省招办,完成网上录检审核,最终确定录取名单。
录取结果通知
完成省招审核后,高校会发放正式录取通知书。
四、注意事项
征集志愿影响
征集志愿开始后,处于预录取状态的考生不能再被退档,需谨慎填报志愿。
状态查询
考生可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或高校官网查询录取进度。
风险提示
若高校在省招办审核前退档,考生将失去该次录取资格,需关注退档原因并参考下一批次的招生计划。
五、与最终录取的区别
预录取是录取流程中的中间状态,正式录取需省招办审核通过并完成录取名册签字。两者主要区别在于:
法律效力: 预录取需等待官方最终确认,具有临时性;录取则具有法律约束力。 时间节点
综上,预录取是高考录取流程中的关键节点,考生需关注省招办通知并按时完成后续环节,以确保顺利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