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试排名的简介撰写,需结合考试要求、学校政策及个人优势进行综合说明。以下是具体建议:
一、排名说明
初试排名通常以考生总成绩在报考专业所有考生中的位次为依据,即 总分排名
。特殊政策说明
-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专项计划考生不参与排名;
- 国家政策加分考生可能调整排名;
- 部分院校(如广西财经学院)可能采用专业内排名(如管综、英语等科目排名)。
二、排名性质与用途
非上线排名: 当前提供的排名仅为总成绩排序, 不代表是否达到学校复试分数线
参考价值:主要用于考生自我评估、调剂参考或院校调剂时的初步筛选。
三、撰写结构建议
基础信息
- 毕业院校、专业名称;
- 若学校或专业有明确排名(如专业前5%),可标注说明。
科目排名
- 对初试科目(如管综、英语、专业课)分别进行排名,展示各科目优势;
- 可结合具体分数段分析,例如:“英语二79分,专业课排名专业前10%”。
成绩分布
- 提供整体排名分布图,展示高分段、中分段考生比例;
- 用数据说明科目得分情况,如“专业平均分XX分,本人处于前20%”。
附加信息
- 突出获奖经历(如竞赛获奖、科研项目)、实习经历或社会实践,增强竞争力;
- 若参与过调剂,可简单说明调剂方向及原因。
四、注意事项
排名需与成绩报告表中的排名保持一致,避免矛盾;
若学校未明确排名规则,建议咨询招生办确认;
简介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描述,重点突出成绩与能力。
通过以上结构化撰写,既能体现考生实力,又能满足不同院校的排名参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