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赋分是新高考改革中的一种成绩转换机制,通过将考生的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分数,消除不同科目难度差异,实现更公平的分数比较。具体如下:
一、核心定义
赋分制(等级赋分)是新高考“3+1+2”或“3+3”模式下,对选考科目(如政治、地理、化学、生物)采用的分段换算方式。它将考生的原始成绩按排名划分为不同等级(如A、B、C、D、E),再对应到固定分数区间,最终计算出标准化成绩。
二、实施规则
仅对选考科目(非语数外)实施,具体模式因省份而异:
- 3+3模式:
物理/历史为原始分,其余3科(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为等级赋分。
- 3+1+2模式:语数外为原始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为原始分,再选2科为等级赋分。
通常分为5个等级(A、B、C、D、E),各等级人数比例约为15%、35%、35%、13%、2%,对应分数区间一般为3分一档。
转换方式
以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基准,原始分通过累计比例划定等级,例如:原始分70-89分对应A档,90-109分对应B档,以此类推。
三、核心优势
消除科目难度差异:
不同科目评分标准不同,赋分后统一按标准分数计算,避免因试卷难度影响排名。
通过相对排名而非绝对分数,减少“高分卷”或“低分卷”带来的不公平。
四、注意事项
赋分成绩不代表最终高考分数,需与原始分按比例换算后计入总成绩。例如,某考生选考科目原始分80分,对应等级分76分(具体因排名和比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