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不愿实习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五点,涵盖校企合作、个人发展、企业安排等多方面因素:
部分学校与企业合作缺乏针对性,安排的实习岗位与专业、兴趣不匹配,且课程体系未融入企业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学用脱节”,企业需额外培训才能使用。
实习内容与质量低
学校安排的实习多为重复性劳动(如电子厂拧螺丝、物流拣货),无法有效提升专业技能,甚至存在压榨时间、强制加班等问题,学生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经济压力与个人发展冲突
部分实习工资过低(如合肥地区4000元),与企业市场薪资水平脱节,且实习可能影响学业进度或升学计划(如专升本、专插本),学生更倾向专注学业或直接就业。
企业积极性不足
企业缺乏完善的实习制度,部分企业将实习视为低成本招聘渠道,对学生的培养投入不足,导致实习体验差,甚至存在克扣工资、强制加班等行为。
职业规划不明确
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职业规划,盲目跟风实习,结果发现实习与未来职业发展无关,甚至影响求职竞争力,因此产生抵触情绪。
建议:
学生应主动与学校沟通,说明个人情况争取调整;若学校强制,可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诉;同时提前规划职业方向,选择与目标岗位匹配的实习或直接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