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译英翻译过程中遇到生词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处理:
一、构词法猜测
拆分组合法
将生词拆分成已知词根、前缀或后缀,通过组合推测词义。例如:
- "impassable" 拆分为 "im-"(不)+ "passable"(可通过的),意为“不能通行的”;
- "brain drain" 中 "brain" 指“大脑”,"drain" 表示“流失”,合起来指“人才流失”。
复合词法
识别由两个或多个熟词组合而成的新词,如 "byway"(小路)由 "by"(旁边)+ "way"(路)构成。
二、上下文语义推测
语境分析
结合生词所在的句子或段落,利用上下文线索推断词义。例如:
- 在环保主题的句子中,"toll" 可结合"environment"推测为"破坏";
- "idling" 在科技类文本中可能指"虚度光阴"或"闲置资源"。
情感色彩与搭配
注意生词的情感色彩(积极/消极)和常见搭配。例如:
- 消极语境中,"toll" 更可能指向"破坏";
- 科技领域可能涉及"brain drain"(人才流失)等固定搭配。
三、其他实用方法
利用词典
查阅权威词典获取定义、例句及搭配,尤其注意生词的常见释义和特殊用法。
记录与复习
将生词记录下来,结合例句复习,避免重复遗忘。
猜测与验证
先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翻译完成后对照原文验证,逐步积累经验。
四、考试场景的补充策略
在翻译考试中,若时间紧张,可采用"填空联想法":
先翻译出句子其他部分,推测生词含义;
结合搭配和情感色彩确认猜测。但需注意,考试中建议优先通过上下文推测,猜测需建立在一定语言基础之上。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系统应对中译英中的生词问题,提高翻译准确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