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高考“3+1+2”模式的录取特点,综合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模式构成
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等7种外语选择),采用全国统一试卷,以 原始分
计入总成绩,每科满分150分,总分为45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1+2科)
- 科目选择: 考生需从物理和历史中选1科(1分),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2科(每科1分),共3科。 - 成绩计算
- 物理/历史:原始分直接计入总成绩(满分100分);
- 政治/地理/化学/生物:采用等级赋分制,将原始分转换为100分制的赋分成绩(满分100分)。
统一高考3科成绩(450分)+ 学考3科赋分成绩(100分)= 750分
。二、优势与特点
增加选择多样性
提供12种科目组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等),满足不同兴趣和职业规划需求。
促进学科均衡发展
通过等级赋分,缓解不同科目试卷难度差异带来的不公平,鼓励学生探索非传统学科。
强化综合素质评价
部分省份(如宁夏)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录取参考,注重学生社会实践、创新思维等能力。
三、志愿填报与录取方式
"专业(类)+学校"组合
录取时考生需填报专业类别和具体院校,实现高校与专业的精准匹配。
录取规则
先根据统一高考成绩和学考成绩(含等级赋分)进行初步录取,再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如有)进行二次录取。
四、注意事项
省份差异: 部分省份(如宁夏)自主命题部分科目,考生需关注本省《招生计划手册》; 改革稳定性
该模式通过科目组合优化和评价机制完善,旨在为考生提供更公平、多元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