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制作植物标本需遵循科学规范与细致步骤,确保标本质量与保存效果。以下是具体流程:
一、采集与处理
优先采集生长旺盛期、开花或果实成熟的植物,如蕨类(冬季最佳)、蔷薇科植物(花果期)等,避免雨天或高温采集。矮小草本植物建议连根采集,高大植物可分段处理。
清理标本
去除土壤、枯叶及腐烂组织,保留根茎叶、花果等完整器官。蕨类植物需注意保持维管组织完整。
二、压制与装订
初压整形
- 将标本平铺在吸水纸上,正反面展平,去除重叠部分,保留叶柄、叶基和花梗。
- 多汁植物(如块根、肉质叶)需先开水烫死细胞再压制。
换纸干燥
- 初压每天换纸2-3次,后期减少至1次,通常7-8天干燥。
- 换下的湿纸需及时晒干或烘干,避免发霉。
装订固定
- 干燥后用标本夹分层捆扎,高度约35厘米,保持标本平衡。
- 大型标本可用硬纸板或波纹铝板分隔叠放。
三、后期处理
上台展示
- 将标本平铺在台纸上,调整形态后用纸条或透明胶固定,注意保持自然状态。
- 切口要小而深,便于粘贴。
标签与保存
- 在台纸右下角和左上角标注名称、采集地点、时间及特征描述。
- 保存于通风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潮湿季节需加强通风。
四、注意事项
工具与材料: 需准备标本夹、吸水纸、台纸、剪刀、标签等基础工具。 安全规范
通过以上步骤,可制作出结构完整、保存良好的植物标本,便于学术研究或教学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