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思政课的教学设计需注重学科融合与价值观引导,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思政教育目标。以下是具体实施策略:
一、教学设计核心原则
结合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等核心素养,将思政教育融入听、说、读、写等教学环节,避免生硬灌输。
挖掘教材思政资源
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提炼与思政相关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素材,如通过单元话题关联环保、和平、互助等主题。
二、具体实施路径
情境导入与情感共鸣
以故事、问题或热点话题引发学生思考,建立情感链接。例如,通过讨论“全球文化多样性”激发跨文化理解意识。
教师示范与榜样作用
教师在言行中传递价值观,如尊重不同文化、倡导公平正义,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文本深度解析与价值体悟
选择具有思政内涵的英语文本,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品质、社会现象,体会真善美。例如,通过阅读关于中国发展的报道提升民族自豪感。
实践活动与问题解决
设计跨文化交际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或开放性问题(如“如何解决文化冲突”),培养自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技巧
启发式教学与讨论引导
通过提问、提示帮助学生建立联系,如“英语国家与中国的环保理念有哪些异同?”促进深度思考。
多元评价与反馈
结合过程性评价(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结果性评价(如练习题、项目报告),及时反馈思政教育效果。
四、注意事项
避免生硬说教: 思政教育需自然融入语言学习,避免脱离学科内容。 关注学生主体性
通过以上策略,初中英语思政课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