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未成年人(包括留学生)的刑事处罚需根据年龄、诈骗金额及情节严重程度综合判断,具体规则如下: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
不负刑事责任,任何犯罪行为均不构成犯罪。
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 从轻或减轻处罚。
二、诈骗金额与量刑标准
数额较大
3000元至1万元,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
3万元至50万元,可能判处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
50万元以上的,可能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三、从重处罚的情形
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犯罪: 如利诱、拉拢未成年人参与电信诈骗,将依法从重处罚。 诈骗特定群体
手段恶劣:如通过短信、电话或网络发布虚假信息,诈骗不特定多数人。
诈骗救灾、扶贫等款项:将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或“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四、其他考量因素
是否初犯或偶犯:初犯或偶犯可能从轻或减轻处罚。
是否主动退赃退赔:积极赔偿损失可酌情从轻。
是否立功:如揭发他人犯罪,可减轻处罚。
五、特殊保护措施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教育改造:法院可责令其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重返社会。
禁止再次犯罪:对累犯或犯罪情节严重者,可宣告缓刑期间禁止其再次犯罪。
典型案例参考
某案例中,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团伙,因涉及未成年人且手段恶劣,法院判处主犯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从犯因从重处罚获刑4年。